
代表品营销,是谁首创?为什么是茶?在哪家实践中?带着问题,我们与首提并实践“代表品营销”的第一人——陈伟群(《中国茶历》主编)做了深度交流,整理了他的回答,形成此文。

代表品营销,从提法到做法等,都是创意、创新,具有相当的挑战性。怎么理解?暂不急着下定义,先讲两个例子。
第一例:到过瑞士的人、想到瑞士游的人,大多知道“瑞士游五大代表商品”(宝嘉尔的手表和珠宝,威氏的瑞士军刀,瑞士的葡萄酒,瑞士的巧克力,瑞士的奶酪)。注意只有两大“代表商品”前面缀有“品牌”名。
第二例:何盛明主编《财经大辞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0)有词条“代表产品法”,定义:“在设备组生产多种产品时,从多种产品中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作为计算单位来核定设备组生产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给了验证我(陈伟群)的想法:“多种产品”需要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以上两个例子表明,就单个企业而言,代表品是反映企业专业方向、产量较大、占用劳动量较多、在工艺和结构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或产品销量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就茶行业而言,代表品是能够代表一个行业的生产高水平、消费很受欢迎、知名度广泛的产品(商品),有品牌产品(商品)也有是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商品)。
提出并实践“代表品营销”而且首选“茶”产品落实,是有四个因素促成决定。
一是,中国茶叶经济长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产业集约度很低。“龙头”茶企业分有四级(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县市级),“百强”第一的茶企业茶产值也没超过全国茶产值的1%。“代表品营销”,有利服务于提高产业集约度。
二是,强化品牌意识,最核心的是强化区域公共品牌。中国茶叶经济发展促进全面实现生态茶园,在同一个地域的“大宗茶”的产品,生产的茶叶原料、工艺差别不会大,卖好“大宗茶”,更有影响、更有价值、更被认可的是做强茶的区域公共品牌,拉升的是区域茶的整体公信力和被消费认可。“代表品营销”,有利服务于强化茶的区域公共品牌。
三是,具有政府公信力的中国茶产业(福建)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线下以溯源及品控为基础、茶科技为驱动。线上以数字化营销为核心、多渠道电商为手段、辅之以产业供应链金融”“凸显区域公共品牌特色”。“代表品营销”,有利于用好“数字化营销”平台资源,提高产业集约度、“凸显区域公共品牌特色”。
四是,中国茶产业(福建)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已经有入驻茶企九千家、上架茶品五万种(款)、注册用户175万,承担发放好省政府支持的“消费券”3000 万元。“代表品营销”,有利于优化用足、用实、用好已有成果和资源。不但促进更好消费,并能形成“以销定产”的数字要素,引导茶的规模化合作。
“代表品营销”的实践,已在中国茶产业(福建)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福茶网展开。第一阶段工作是(免费服务)评定“中国茶叶谱系代表品”并颁给入选证书,已评定正在公示2个著名茶叶企业选送的品种为代表品:中国茶叶谱系·红茶类·正山小种,中国茶叶谱系·红茶类· 永泰红茶。
茶探?茶聊/整理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8070109525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baoshun.com/3912.html